孔子对老子思想和人格的崇敬溢于言表。不过仔细想来,所谓乘风云上青天,这不也是飞吗?不同的大概只是比鸟飞得高一些罢了。这说明,在孔子心目中,老子这个圣人,无非是比普通人修养高一些。孔子还没能像后来的庄子那样,想象到真正的逍遥境界,也就是超越有形之物羁绊的无待境界。这是孔子的局限,也是时代的局限。
当然,孔子的这个隐喻还可以做另外的解释。我们都知道,人在烦恼和恐惧当中,一旦被逼急了,是会拼尽全力挣脱羁绊,直至“乘风云而上青天”的,梦中不是常常如此吗?这样一条龙,岂能长久蜷居是非之地?司马迁说老子在周室待久了,看到周室的衰败,毅然决定离开。经过函谷关(河南省灵宝市北,一说散关,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)时,接受关令尹喜的劝勉,写下了五千言的不朽篇章,这就是《老子》或曰《道德经》。
《老子》一书是否全部完成于春秋时期?这不好说,但其中的重要思想的确与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相吻合。或者说,深刻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。